统计数据

COLUMN NAME

我国信息消费规模约5万亿 占GDP比例提升至6%

更新时间:2019-01-23 08:26:58


      在线学英语、无现金支付、网络订餐当下,人们离不开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信息消费已经渗透到了老百姓衣食住行。日前,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报告(2018)》。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信息消费市场规模继续扩大,信息消费的规模约5万亿元,同比增长11%,占GDP比例提升至6%。信息服务消费规模首次超过信息产品消费,信息消费市场出现结构性改变。

 
  对此,湖北工业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王海波告诉长江商报记者,信息消费市场飘红,是必然的趋势 。他表示,新一代信息技术孕育着新经济增长态势。实体经济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与新一代信息化技术的深度融合,也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技术不断支撑新场景
 
  近年来,面向生产、生活和管理的信息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创新更加活跃。更多样的信息消费选择,让居民消费意愿不断增强。而信息化、工业化融为一体的工业互联网,正在推动工业迈向“4.0”时代。
 
  在支撑互联网新应用场景的基础技术中,5G备受关注。目前,我国5G测试已进入第三阶段关键时期,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分别于试点城市开展了5G规模及预商用实验,设立开放实验室并开展垂直领域研究,涵盖了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冬奥、智慧医疗、智慧安防、5G车联网、智能制造、智慧教育等众多5G创新领域。
 
  不仅有智慧教育等构建在“云”上。“云”还推动着新旧动能转换、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美的武汉空调工厂,管路加工、钣金车间、注塑车间里,空无一人,各类机器人挥动着手臂,根据用户手机下单,自动定制空调面板、外观、颜色等,10天后可送到用户家。这里即便关灯也能正常运转。无人车间的背后,正是将各种机械设备与控制中心连接起来的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将人、数据和机器通过云端服务器连接起来,生产线设备不但“听话”“不知疲倦”,还会“思考”。将信息化、工业化融为一体的工业互联网,正在推动工业迈向“4.0”时代,大幅提升工业现代化水平与竞争力。
 
  根据湖北省“万企上云”工程工作方案(2018—2020年),到2020年将基本建成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全省新增上云工业企业3万家,培育国内领先的平台服务商3—5家、工业互联网平台10个,打造50家上云标杆企业。
 
  湖北省经信厅发布的消息显示,到2018年11月底,全省新增上云工业企业已经突破1万家,为企业节约IT成本超过50%,提前完成年度企业上云任务。
 
  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8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约5万亿元,同比增长11%,占GDP比例提升至6%。信息服务消费规模首次超过信息产品消费,信息消费市场出现结构性改变。信息消费已成为创新最活跃、增长最迅速、辐射最广泛的新兴消费领域之一。
 
  信息消费明年或达6万亿
 
  在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指导下,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实施细则和奖补措施,推动通信运营商、工业互联网服务企业、工业企业以工业互联网带动企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打造示范性标杆案例,实现透明化生产、供应链协同、个性定制与柔性制造等。
 
  根据相关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达到6万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并拉动相关领域产出达到15万亿元。2019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明确,将持续升级和扩大信息消费,支持可穿戴设备、消费级无人机、智能服务机器人、虚拟现实等产品创新,推动消费类电子产品智能化升级。
 
  1月18日,工信部印发《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及推广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将加快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及推广。《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形成相对完善的工业互联网网络顶层设计,初步建成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技术产业体系。
 
  “如今,信息消费市场飘红,是必然的趋势 。”在王海波看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如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它们更贴切地满足了百姓生活和企业经营的需要。
 
  当前国家大力推进实体经济发展。王海波认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创新驱动,信息化融合则是实体经济转型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手段。实体经济与新一代信息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必然促进信息消费的发展。
 
  国家政策引导力度,也对信息消费及信息发展提供了支撑。王海波表示,如“万企上云”,以前不少企业没有足够的人力或者是财力去开发信息化,现在企业上云后可运用云计算技术,来分摊生产成本以达到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