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

COLUMN NAME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就2019年1-2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

更新时间:2019-03-15 15:08:50

( 2019 年 3 月 14 日)

 

 

  中国日报记者:

  毛司长,您刚刚发布工业数据的时候提到剔除春节因素后的 1-2 月份工业增加值,如果我们把 1 、 2 月份合在一起统计,还会有春节因素的影响吗?

 

  毛盛勇:

  谢谢你的提问,这是一个比较专业的问题。春节假日移动会对统计数据带来影响。春节在中国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而且它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影响也不仅仅局限于 7 天的长假。根据我们的经验来看,春节前大概 4 至 5 天,春节后大概 15 至 20 天都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行为带来一定影响。春节有的时候在 1 月份,有的时候在 2 月份,有时候在月份的上半段,有时候在月份的后半段,春节时间的变化就会对 1 月份、 2 月份的一些经济指标的同比和环比增速带来一些扰动,甚至有时候对 3 月份的指标也会带来影响,这种现象我们叫做“春节假日移动影响”或“春节因素”。

 

  从工业来看,春节前 4 天和春节后大概 15 至 20 天都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一定影响。从出口来看,出口企业在春节前一般有“抢出口”的情况,春节后的复工会有一定的时滞。再从消费来看,春节前一段时间消费增长比较快,同时也会拉高居民消费品价格;春节后有一段时间消费增长速度会有所放缓。金融领域也有这样的情况。

 

  今年我们春节是 2 月 5 日, 2 月 5 日前 4 天是在 2 月份, 2 月 5 日之后的 15 至 20 天也集中在 2 月份,所以对工业生产来讲,整个春节的影响都集中反映在 2 月份了。去年春节是 2 月 16 日,春节效应的影响中前面 4 天反映在 2 月份,后面的 15 至 20 天有一部分反映在 2 月份,有一部分延迟反映在 3 月份。这就是为什么工业增长速度进行春节因素剔除,增速会有所加快。直接对比的 1-2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虽然有所回落,但剔除春节因素影响的增长速度是 6.1% ,比上年 12 月还加快了 0.4 个百分点。上述短期数据波动也给我们一些启示,我们不要太刻意看一些指标短期的波动,短期的波动可能有经济面因素的影响,也可能有政策因素带来的影响,还有可能有季节因素的影响。我们要把背后的影响因素都分析清楚,最好的办法还是把分析时间拉长一点来看,这样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指标变化的趋势和规律。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毛司长,刚才您介绍的数据当中有些指标出现了回落,但也有一些指标继续保持平稳,请问您如何评价今年开局的中国经济表现?

 

  毛盛勇:

 

  刚才我给大家介绍了 1-2 月份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绝大多数指标的表现比较平稳,一部分指标趋势向好。如果说 1-2 月份主要经济运行的特点,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国内需求稳中有升。从投资来看, 1-2 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6.1% ,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 0.2 个百分点。从去年 9 月开始,投资增速就出现企稳回升的趋势。从消费来看, 1-2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8.2% ,增速与去年 12 月份持平;如果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7.1% ,比 12 月份加快 0.5 个百分点。所以,投资、消费数据来看,国内需求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我们再来看一些先行指标,比如消费者信心指数 2 月份比 1 月份提高 2.3 个点, PMI (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里的新订单指数 2 月份也比 1 月份上升了 1.0 个百分点,这实际反映出需求面有所改善。从投资的先行指标来看,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 1-2 月份同比增长 4.9% ,这个数据去年全年是下降 17.7% ,还有新开工项目到位资金也保持小幅增长。从这些指标来看,可以预计国内需求有望延续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

 

  第二,结构优化态势持续。从生产端看, 1-2 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如果剔除春节因素影响,实际增长比去年 12 月份有所加快;工业内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10.1% ;私营企业增长 8.3% ,比去年 12 月份加快 0.5 个百分点。从服务业看,现代服务业增长势头比较好,比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保持 26.5% 的较高增长速度。从需求端看,民间投资增速较快,增长 7.5% ;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比上年同期在继续提高。第三产业、社会领域和工业技术改造领域的投资,增速有所加快或保持比较高的增长。所以无论从生产端还是需求端看,结构优化的趋势都在延续。外贸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出口保持增长的同时结构也在优化,一般贸易比重在提高。

 

  第三,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从就业来看, 2 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5.3% ,比 1 月份略升 0.2 个百分点。 2 月份调查失业率的上升主要原因也是春节因素的影响,春节后大量外来务工人员集中返城寻找工作,带来了摩擦性失业,推高了失业率。另外,我们对全国 22 个省份用工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八成左右的企业员工返岗率在 90% 以上,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从价格来看, 1-2 月份居民消费价格 CPI 平均上涨 1.6% ,其中 1 月份上涨 1.7% 、 2 月份上涨 1.5% ,延续了温和上涨的趋势。如果把能源和食品价格剔除,核心 CPI 连续半年多来基本稳定在 1.8%-1.9% 的合理水平。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 PPI 来看, 1 月份、 2 月份均同比上涨 0.1% ,保持小幅上涨。

 

  第四,市场预期趋势向好。 2 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比 1 月份提高了 2.3 个点, PMI 新订单指数比 1 月份上升 1.0 个百分点,股票市场成交比较活跃,这也是市场信心的反映。人民币汇率保持总体平稳,外汇储备连续 4 个月有所增加,这些都是市场信心增强的综合反映。另外,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 3 月份前 10 天全国日均发受电量同比是两位数增长,海关总署前几天发布了 3 月份 1 日至 9 日的进出口情况,进出口和出口增速均在 20% 以上。从 3 月份前 10 天数据来看,趋势向好的态势比较明显。

 

  综合这些情况看, 1-2 月份中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现在外部环境不平衡、不确定性比较多,特别是世界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增长都出现放缓趋势,国内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包括像汽车等领域也出现了回落,经济运行面临下行压力。下一步,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把逆周期调节的各项政策很好地落实到位,中国经济能够保持平稳健康运行。

 

  日本经济新闻记者:

   1-2 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 3.6% ,这背后是什么原因呢?您怎么看去年房地产销售的情况?

 

  毛盛勇:

  房地产领域大家一直都很关注,从 1-2 月份来看,有几个比较突出的特点:

 

  第一,房价走势总体平稳。从监测到的全国 70 个大中城市房价变化情况看,总体比较平稳。

 

  第二,从 1-2 月份的数据来看,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这一数据没有经过季节调整,没有剔除春节因素。 1-2 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略有下降,下降 3.6% ,很大程度上是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春节因素的影响。今年春节因素影响大部分集中在 2 月份,对人们的购房行为带来了一定影响。第二个原因是当前房地产市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按照中央关于房地产“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同时,加快长效机制的建设,广大消费者和投资者更加清醒地、更加理性地对待购房行为。随着长效机制的不断完善,房地产市场将来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中国新闻社记者:

  请问毛司长,我们注意到今年年初国家统计局发布了 2017 年 GDP 的最终核实数,下调了 6000 多亿。有声音认为,下调这个数据是为了把 2018 年的 GDP 增长率保持在 6.6% ,请问您怎么看?

 

  毛盛勇:

  今年年初我们发布了 2017 年最终核实的 GDP 数据,最终核实结果对 2017 年的经济总量下调了 6000 多亿,同时对 2017 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下调了 0.1 个百分点,从 6.9% 下调到 6.8% 。怎么看这个事情,我用这个机会给大家作下介绍。

 

  对 GDP 数据进行核实修正,是制度要求也是符合国际惯例的。按照中国的核算制度, GDP 的核算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步核算,第二阶段是最终核实。初步核算一般是季后 20 天内进行。 GDP 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所有的常住单位在一年之内或者一定时期内新创造出来全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中国近 14 亿人口,有超过 1 亿户的市场主体,基础数据需求量很大,所以季后 20 天内把初步的 GDP 数据核算出来,我们有一套高效的调查和统计管理体系,有比较敬业的统计人员队伍。初步核算的时候,一方面是统计部门的数据,还有部门数据和行政记录数据,这些数据并不是非常完善,有些数据可能还要根据我们专业人员的经验进行一定程度的推算,这样得到初步核算的数据。第二年年末,要根据各专业统计年报的数据、各个部门的财务数据和比较完善的行政记录数据,进行最终核实。这样能够修正初步核算数据,使它更加准确、更加全面地反映经济的真实情况。

 

  对 GDP 的数据进行核实国外都是这样做的,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初步核算一般是在季后的一个半月到两个月,比我们晚一个多月。它们修正的次数比我们多,美国一般是 4 次,加拿大是 3 次。只要发现了新的数据来源,有了新的信息,就对历史数据进行修正。还有一种情况,比如我们的统计方法制度和分类标准发生了大的变化,或者是我们进行了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之后,也会对历史 GDP 数据进行修正,这也是国际通行做法。

 

  第二,对 2017 年 GDP 的最终核实确实不影响 2018 年初步核算的 6.6% 的增速。刚才已经讲了怎么开展最终核实 2017 年的 GDP ,就是根据各个方面更全面的数据来核,可能会上调也可能会下修。从最近连续三年情况看, 2016 年和 2017 年两年往下调, 2015 年是往上修的,上调和下修完全取决于我们所获得的更加完整、全面和可靠的基础资料的情况。事实上,在核算工作方法中,上一年最终核实的数据不会影响下一年初步算经济增长速度,所以本身没有必然关系。

 

  至于你刚才提到 6.6% 的增长速度是不是可靠,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一个国家 GDP 核算的质量高低最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基础数据的质量,一个是核算方法的科学性。这和我们生产一样,要看原材料怎么样,加工过程技术是不是高、过程质量监控是不是好。我们国家 GDP 核算的方法是比较先进的,也是和国际接轨的。 12 日宁局长在部长通道时候给大家专门讲了中国 GDP 核算的制度和方法是科学的,和西方发达国家方法上、理念上完全一致。同时,我国基础数据质量和前些年相比有明显改进。这些年我们充分结合新技术,改进了统计调查方法。这些年来,推进“四上”企业也就是“大块头”的企业进行联网直报,企业直接把数据报给国家统计局,减少了中间环节的干扰,这样的企业 100 多万户,尽管数量不多,但在整个经济中的份额和权重是比较大的,很多领域和指标占到 80% ,抓住了这些也就等于抓住了整体。还有大量的“四下”企业怎么办呢?国家统计局统一设计抽样调查方案,国家统计局直属调查队独立调查、独立上报数据。有些社会公众认为统计数据是企业报给乡镇、乡镇报给县、县报给市,市报给省,省再报给国家,这是很早以前的统计方式,这些年来大大改变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这些年按照中央的要求,为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国家统计局加大了统计执法检查力度,一定程度上使源头数据质量得到了比较好的保证。所以,现在基础数据质量有明显改善,核算方法也比较先进和国际可比, GDP 数据质量是可靠的。

 

  这些年来发展理念也在转变,我们迈向高质量发展,不是一味追求 GDP 的增长速度,只要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速度高一点、低一点,大家都可以接受,也没有必要人为抬高 GDP 的增长速度。 2018 年 6.6% 的增速,还可以从实物量的指标进行观察, 2018 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 8.5% ,这也是 2012 年以来最高的;铁路货运量增长 9.1% ,所以大体是匹配的。与经济增长比较密切的是就业数据,经济学上的“奥肯定律”表明,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是高度相关的。我们这些年做过一些测算,最近几年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基本在 180-200 万之间,也就是说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增加非农就业 180-200 万人。最近几年城镇新增就业都在 1300 万人以上,没有 6.5% 、 6.6% 的增长速度是很难实现这样的新增就业目标任务的,所以这也是比较匹配的。我们还做了一些研究,发现季度的调查失业率和季度的经济增长情况也是比较协调的。

 

  综合这些情况,用两句话概括,第一句话, 2017 年 GDP 数据的最终核实不是为了抬高 2018 年 6.6% 的增速。第二句话, 6.6% 的增长速度是可靠的,也是经得起检验的。客观来说,我们 GDP 核算方法仍有一些地方需要进一步改进,比如居民自有住房的核算还要进一步完善,支出法 GDP 的核算也要进一步完善。

 

  路透社记者:

  从季度经济增长的情况来看,去年四季度回落到了 6.4% ,从一季度情况看,还会继续回落吗?什么时候能见底?

 

  毛盛勇:

   2018 年全年经济增长 6.6% ,这个速度是不低的,放在全球主要经济体里位居前列,在前五大经济体里面也是最快的;经济增量也是可观的,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接近 30% ,这是全年的情况。正如你刚刚讲到的,中央对经济的判断是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但也面临下行压力。比如, 2018 年从各个季度看,经济增长速度有小幅回落。有几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外部环境的新变化,不确定性因素在增加。去年下半年来,世界经济、国际贸易都出现了新变化,增速在放缓。外部因素的影响不容忽视。第二,从我们自身来讲,经济运行的速度高一点、低一点不必过分关注,民生的改善、就业的保障、居民收入的增长、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经济增长放在“一揽子”一起来考虑,保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同时,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从今年前两个月的情况看,消费领域还是比较平稳的。考虑到季节因素和政策效应, 3 月份的消费需求可能会好一些,整体来讲消费还是稳定增长趋势。投资领域,一方面是社会预期在逐步向好,另一方面我们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包括简政减税降费的政策,加强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这些政策逐步落地后,投资还有望延续企稳回升的态势。所以,内需有望保持稳中有升的发展趋势。外需方面,从前两个月的情况来看,尽管有春节因素影响,但进出口总额整体还是保持了小幅增长。因此,从内外需情况来看,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的趋势能够延续下去,在保持平稳的同时,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步伐还会继续前进。谢谢。

 

  第一财经记者:

  毛司长,我们看到 1-2 月份 CPI 涨幅继续回落,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计划目标是 3% 左右,您是否认为,目前从需求角度来看仍然面临比较大的通缩压力呢?

 

  毛盛勇:

  从 1-2 月份价格走势来看, 1 月份 CPI 上涨 1.7% , 2 月份上涨 1.5% ,两个月平均上涨 1.6% ,属于比较温和的增长速度。 1-2 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的涨幅也反映了消费品市场供求关系趋于基本平衡。价格涨得太高了不是什么好事,价格低了也有可能引发通缩的担忧。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PPI 这两个月涨幅有所回落,都是上涨 0.1% 。影响 PPI 的因素,一方面是上一年的翘尾因素逐渐消减,另一方面是国际因素。前一段时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一定回调,使 PPI 涨幅出现回落,这是目前价格运行的情况。从 PPI 下一步的走势看,近一段时间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升。下一步,随着投资增速企稳回升,工业生产者价格合理上涨还是有支撑的。至于会不会出现通缩?通缩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物价全面持续下跌。根据这样的定义, CPI 在温和上涨, PPI 涨幅回落但仍保持上涨,所以出现通货紧缩的可能性比较小。

 

  北京商报记者:

  请问毛司长,今年 1-2 月份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达到 11.6% ,这个数字是过去一年来的最高值,大家对房地产市场的关注也比较高,对于市场回暖包括国家定调落实城市主体责任的态度也比较关注,请您解读一下现在房地产投资 11.6% 的增长。

 

  毛盛勇:

   1-2 月份,房地产投资有所加快,比上年全年加快 2.1 个百分点,增长达到 11.6% 。去年全年维持在 10% 左右这样比较高的水平。今年 1-2 月份为什么会加快?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前期土地的购置费增长比较快。第二个原因是今年以来房地产企业施工进度有所加快,推高了房地产的投资。

 

  关于下一步的走势,存在一些支撑房地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的因素,比如房价,目前表现比较平稳;房地产新开工面积或者施工面积还保持一定增长,这可能会对房地产投资有一定的支撑。另外也有一些制约因素,从 1-2 月份数据来看,土地购置面积是下降的,商品房销售面积也是下降的。房地产投资有一些支撑因素也有一些制约因素,一些地方也可能继续优化调控政策,所以,房地产投资走势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法国世界报记者:

  今年以来整体的制造业是有所提高的,但制造业当中最主要的一个数据是关于汽车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连续几个月下滑,请问为什么主要数据下滑,而整体数据上涨?

 

  毛盛勇:

   1-2 月份,制造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和去年 12 月份相比略有加快。制造业里有一块是汽车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最近几个月生产、销售出现了回落,同时,全球主要国家的汽车生产、销售都出现回落,全球好像有点同频共振,都在往下走。您关心的是为什么是汽车生产、销售在往下走,制造业跟去年 12 月相比还在加快。对于您的问题,我认为,从制造业的构成看,汽车、手机行业都在往下走,但是其他行业增长速度在加快,比如智能家电增长比较快,其他的先进制造业,代表高技术的制造业也在加快,虽然个别产业有些产品增速回落,但也有一些行业增长在加快。尽管汽车生产往下走,但汽车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并不是同幅度下降的,汽车的产量可能下降得多一点,但增加值下降不一定那么多。为什么?就是因为结构在变化。这几年汽车的消费和生产在不断升级,结构变化了以后,汽车的产量虽有一定程度下降,增加值也因此下降,但是下降幅度没有产量下降幅度那么大。制造业增加值的增长和去年 12 月份比略加快 0.1 个百分点。下一阶段看,对于制造业的发展,现在的市场预期在逐步好转,支持实体经济、支持微观主体发展的降税减费政策会逐步落地,下一步制造业增长还是有政策支撑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记者:

  《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到了很多新的指标,怎么把新指标运用到统计中?

 

  毛盛勇:

   3 月 5 日,总理作完《政府工作报告》以后,我们进行了认真学习。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认真完成统计工作相关的任务。有些我们已经在做的,我们要进一步优化;有些新增的,我们会通过进一步加强、改进和完善统计工作,认真完成交给我们的任务,更好服务于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决策,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统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