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城地铁规划密集获批 一二线轨交发展空间仍大
更新时间:2019-01-23 08:29:25
12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8~2023年)的批复称,同意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建设19号线、20号线一期、21号线一期、23号线一期、13号线西延伸线、1号线西延伸线及机场联络线、嘉闵线、崇明线等9个项目,规划期为2018~2023年。
而在上海新一轮轨交规划获批的同时,近期,重庆、杭州、济南几个强二线城市的新一轮轨交规划或者规划调整也密集获批。
上海轨交新规划获批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三期规划的线路总长度286.1公里。初步估算项目总投资约2983.48亿元,其中:资本金占45%,计1342.57亿元,由市、区政府两级财政资金承担;资本金以外的资金利用国内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项目建成后,形成27条线路,1154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含市域铁路342公里)。
批复表示,本期建设项目要与虹桥机场、浦东机场、虹桥火车站、铁路上海南站、上海东站等主要对外交通枢纽做好规划衔接。其中,上海机场(48.500, -2.05, -4.06%)联络线备受关注。线路自虹桥枢纽至上海东站,线路长68.6公里,设站9座,投资480.54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6年。
市域铁路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比例。本期规划就包括了机场联络线、嘉闵线、崇明线3条市域铁路。展望未来,到2035年线网总长度约2200公里,其中地铁线1043公里,市域铁路1157公里。
随着人口向一、二线大城市集聚,中心城区的部分非核心功能正进一步加速向远郊区疏解,城市发展需要在中心城区和远郊区之间实现合理的布局。发展市域铁路正是顺应了目前的城市发展需要。一、二线中心大城市的发展,市域铁路蕴含着巨大的投资发展空间。
根据记者了解目前苏南的太仓等地,也在积极筹划推进到上海的市域铁路建设工作。
暨南大学教授、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胡刚对第一财经分析,大城市市域铁路的发展,让远郊区与市中心的通勤时间大大缩短,让远郊区变成了人们可以常住的区域。由于外围土地多、房价便宜、环境好,便捷的轨道交通将吸引更多人口转移过来。人口、产业往外扩散,可以减轻中心城区交通、环境、房价压力,使大城市的空间格局得到优化。
一二线大城市轨交发展空间大
再来看看几个强二线城市获批的新一轮轨交规划或者规划调整。
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批复《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8~2023年)》。批复指出,原则同意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新增4号线二期、5号线北延伸和5A线等3个项目。
国家发改委关于调整《杭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7~2022年)》的批复显示,新增机场快线,3号线(文一西路-星桥路站)北延至西站新城片区,5号线(香樟路站-绿汀路站)西延至老余杭片区,新增线路68公里,总规模里程达到264.1公里。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济南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2015~2019年)》的批复,R2线一期工程进行调整,线路增加1.2公里,调整为36.4公里;投资增加约29.3亿元,调整为229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5年。
下半年以来,随着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的加大,一二线大城市的地铁建设也在加快推进。
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重新启动了规划审批工作。7月30日,国家发改委审议通过了吉林省长春市第三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这也是时隔近一年之后,新一轮城轨审批重启。
不过,城轨规划重启审批,并不意味着此前陷入停滞的所有申报项目都将获得通过。实际上,今年下半年以来,轨交规划获批的几个城市,均为城区人口规模较大的一二线大城市。
广州一位地铁系统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一些三线城市和弱二线城市因城区人口少、客流量太少,修建地铁存在过度建设和浪费问题,并对地方财政带来压力。但一二线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多,且仍在不断积聚人口,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该人士认为,三线城市和弱二线城市线路客流量小,很多线路无论是广告收益,还是建立在客流量基础上的土地增值都相对有限。但一二线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大,地铁线路客流量大,沿线的土地增值和广告收益空间都很大,且能有效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很好。因此在本轮轨交发展中,一二线大城市是发展重点。
除了已获批的城市,目前合肥、西安、武汉、成都等城市新一轮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已经上报待批。